3C亂亂講

你不可不知的影片格式

by Nipkow | 11/25/2008 02:39:00 下午 in |

 

video_compression

昨個兒在GizModo網站上看到一篇很實用的文章《Giz Explains: Every Video Format You Need to Know》,如果標題所示,主要談的就是目前各種影片格式、應用及其優劣,也有講到目前數位電視所採用的兩種格式:MPEG-2 Part 2 (H.262) 及MPEG-4 Part 10 ,因為淺顯易懂,所以特別重新編輯、摘要翻譯如下。

一般而言,一秒鐘包含越多位元,則影音品質越高。其中變數就是影片壓縮及解壓縮的方式。比較好的壓縮方式就是占用較少硬碟空間,而得到較佳影像品質。而編碼器則是讓這些奇蹟發生的工具。

§一般標準

  • H.261 - 許多影片標準及編輯器的濫觴,是第一個主要的數位影片壓縮標準,用於ISDN上的視訊會議,由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研發。
  • MPEG-1 Part 2 - 另一種舊格式,由Movie Picture Experts Group 研發,(附帶一提,會用「part」來命名主要是因為影片只是MPEG格式的一部分而已。)主要是將傳統錄影帶畫質的影片壓縮成1.5Mbps,方便放到CD裡播放。這也是VCD所採行的影片標準。
  • MPEG-2 Part 2 (H.262) - 它是MPEG-1的延伸,但可呈現比MPEG-1更佳的解晰度及速率(一般畫質的影片大約是3-15Mbps,而高畫質影片則是15-30Mbps)。DVD及數位電視多採用MPEG-2 Part 2為標準,但在數位電視方面,它漸漸被MPEG-4所取代。
  • H.263 - 此影片標準主要針對品質不佳的連線而設定,它大多用來幫Flash影片編碼,並於行動網路上傳遞。
  • MPEG-4 - 它能支援的範圍較之前的MPEG標準更廣,可同時兼顧低階(不穩定的手機及網路)和高階(藍光光碟)的需求。它仍在開發中。和我們一般影片有關的部分有二:Part 2及Part 10(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H.264或AVC)。雖然兩者均為MPEG-4的一部分,卻截然不同。然而,Part 2及Part 10都較之前的MPEG編輯有更佳的壓縮品質,使用較少的空間呈現較佳的畫質。
  • MPEG-4 Part 2 - 若你是BT抓檔的愛好者,你一定會發現抓來的電影多以MPEG-4 Part 2編碼,實際上它又分為兩種規格,一種是簡單規格(Simple Profile),為低速率及低解晰度影片;另一種為進階簡單規格(Advanced Simple Profile,簡稱ASP)。後者就是你下載的那些電影用以編碼的規格,例如DivX、XviD或3ivx,三種只是MPEG-4 Part 2標準的不同運用。
  • MPEG-4 Part 10 - 也就是H.264,較MPEG-2及MPEG-4 Part 2更有效率,只使用原本一半的空間即可呈現相同的影像品質,使它於低階及高階需求中成功卡位。它很快就成為通用的影片標準,HD DVD及藍光光碟都以它為規格,並於數位電視領域中取代MPEG-2(例如衛星電視及IPTV),許多可攜式影音播放器也都支援H.264,iPod及PSP就是很好的例子。Apple甚至為H.264設計了一份完整的FAQ。
  • VC-1 - 主要是由微軟開發的H.264替代編碼標準,雖然起源於H.26X/MPEG族類,但被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採行為標準。它也是藍光光碟及HD DVD規格的一部分,是Xbox 360的官方影片編碼器。和H.264的目標一樣,它也是試圖以較少的空間呈現較佳的畫質,例如以6-8Mbps的速率播放高畫質影片。

§自由編碼

除了上述各種編碼標準,還有許多是以常見編碼標準為基礎而開發出來的新標準。如同我們前面提過的,像DivX(有專利權的)及XviD(開放源碼)都使用MPEG-4 Part 2(更精確來說,也就是MPEG-4 ASP)壓縮技術,意指只要是能播放MPEG-4 ASP的軟、硬體,都可以播放DivX,例如Xbox 360。有許多編碼器都是以MPEG-4 ASP為基礎開發的,事實上,像FFmpeg、3ivx都是如此,但DivX及XviD是其中運用最廣泛的。同樣採H.264架構的有Apple's Quicktime H.264、x264及Nero Digital。由微軟推出的Windows Media Video (WMV) 碼編標準也是就業界標準修改出來的。

§副檔名/封裝方式

我想大家應該都發現自己電腦裡的檔案,沒有一個是以.h264或.vc1這類作副檔名的吧!這是因為影片和聲音、導覽資訊等元素都一起打包進單一檔案中。副檔名的數量和編碼器的種類幾乎不分上下。簡而言之,你或許會有一個以H.264編碼的檔案,卻以.mp4或.avi作副檔名。

主要的副檔名/封裝方式如下:

  • AVI(Audio Video Interleave)是Windows的標準多媒體副檔名。
  • MPEG-4 Part 14(也就是.mp4)是MPEG-4的標準副檔名。
  • FLV(Flash影片)是透過Flash Player播放的MPEG影片格式。
  • MOV是Apple的QuickTime的副檔名格式。
  • OGG、OGM及OGV是開放標準的副檔名。
  • MKV(Mastroska)如果你曾下載動畫(尼普科夫註:怎麼記得都是「特別的」卡通才用MKV格式),就會看過這種開放規格的副檔名。
  • VOB意指「DVD Video Object」。是DVD的標準封裝方式, 拷貝DVD時,即會看到VOB檔。
  • ASF是微軟為WMV及WMA設計的格式,此類檔案可以.wmv或.asf作結尾。

所以為了播放影片檔,你的播放器必須同時支援影片編碼器及其副檔名。這就是為何你可以在Windows Media Player下播放AVI格式的H.264檔案,卻看不到影像,因為WMP只支援AVI(副檔名),卻不具H.264的編碼器。相反的,雖然iPod可以播放H.264編碼的檔案,卻播不了MKV,因為它不支援MKV這種副檔名。

《延伸閱讀》
Giz Explains: Every Video Format You Need to Know:
http://gizmodo.com/5093670/giz-explains-every-video-format-you-need-to-know
K-Lite Mega Codec: ◎尼普科夫強烈推薦的多媒體播放工具,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編碼器。
http://tinyurl.com/5j65bz

4 意見:

  1. 匿名 on 2008年11月26日 上午10:04

    哇....這邊文章實在太實用了,學校同學要找資料一定可以用到的啦!!!太讚了!!老師剛好有考說~~~

     
  2. 匿名 on 2008年11月26日 上午11:18

    Cool 解釋的超清楚 對於這些阿撒布路的一堆格式 給我們這些不懂的小毛頭超有用地 ^^

     
  3. 匿名 on 2008年11月27日 下午1:01

    謝謝大大分享
    一定要推的啦!

    Gizmodo我也喜歡ㄟ,你這篇是Gizmodo哪一國出來的

     
  4. Eason Hsu on 2008年12月20日 晚上7:29

    嘖嘖嘖....
    一整個好詳盡啊!!
    這篇趕快收起來~

     
Real Time Web Analytics